文化与传媒学院教师参加2019年“第三期曹雪芹美学艺术暑期讲习班”

发布者:学术动态管理员责任编辑:发布时间:2019-08-28浏览次数:1186

201981823日,2019年“第三期曹雪芹美学艺术暑期讲习班”在北京西山植物园曹雪芹文化研究中心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社会文化团体的31位学员参与了此次讲习班的学习。“曹雪芹美学艺术讲习班”是由北京曹雪芹学会、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及北京大学曹雪芹美学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面向当今社会有志于“曹学”“红学”研究的中青年学者,以及传统文化领域的传媒、文创从业者举办的公益研究课程,每年一期。旨在拓宽“曹学”“红学”研究视野,推动“曹红文化”的当代传播,践行曹公精神、弘扬中国文化。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青年教师杨莹莹博士经过考核选拔,获准参加了此次讲习班。

819日上午的开班仪式上,曹学会胡鹏老师介绍了近三年讲习班的开班情况。2017年和2018年,已经成功举办两期,叶朗、胡德平、胡文彬、张俊等14位专家作为讲习班讲师,从作者、作品、时代、传播及影响方面,开设了专题讲座20场。本次讲习班的主题是:文化自觉视野下的曹雪芹《红楼梦》研究。将举办五场讲座,分别就曹雪芹在西山的生活、创作背景,曹雪芹的书法、绘画艺术及其背后的文化思考,《红楼梦》的思想,当代理论与传统阅读交会下的红学研究等议题一一探析。与前两次不同,本次讲习班专门增加了交流答疑环节。随后,31位学员介绍了自己与“曹学”“红学”的结缘,最近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并结合各自的事业和专业领域,谈了对当代“曹学”“红学”研究的看法。最后,曹学会会长胡德平先生做了总结发言,并对青年学者们提出了期待。

819下午,北京曹雪芹学会秘书长位灵芝做了《图说“曹雪芹在西山”》的首场报告。位灵芝首先回顾了“曹雪芹在西山”研究的三个阶段;其次,追溯了“曹雪芹在西山”研究资料的来源:口碑资料和实物资料的提供者、收集整理者、研究者;最后,以图文形式展示了“曹雪芹在西山”的生活轨迹:1.西山一带现在还留存的文物遗迹,有助于我们了解曹雪芹在此地生活的历史情况。2.经过研究被曹雪芹反映到《红楼梦》创作当中的西山文物。3.《红楼梦》在西山一带不同形式的流传,反映了西山老百姓对《红楼梦》的喜爱。此次报告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揭示了曹雪芹及其《红楼梦》的创作与北京西山的关系。

820上午,著名书法家、沈阳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沈广杰基于曹雪芹流传于世的书画作品,探析了曹雪芹故居坐落于北京西山的可能性。例如,将《种芹人曹霑画册》中的某些字迹与北京香山正白旗村三十九号老宅北房西墙题壁诗进行比较,发现题壁诗出自曹雪芹之手的可能性较大。沈广杰对曹雪芹书画的探微为研究曹雪芹及《红楼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820下午,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廖咸浩做了题为《看不见的〈红楼梦〉:当代理论与传统阅读的交会》的专题讲座。面对《红楼梦》研究及阅读现状的过度化和边缘化,廖咸浩认为任何文学作品的阅读最后都应归结到文学本身。《红楼梦》的当代阅读应注重隐喻层面的意义、生产条件的重视、贯穿整体的诠释、核心意旨的趋近这样四个方面。廖咸浩的报告为当代研究、阅读《红楼梦》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

821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克剑在北京大学燕南园为学员做了《红楼庄韵——〈红楼梦〉之庄子缘契索略》的报告。黄克剑从四个方面揭示了《红楼梦》与《庄子》的缘契:1.“太虚幻境”之“太虚”一语出于《庄子》。2.“一僧一道”的庄子缘。3.宝玉痴语之庄趣。4.“无才补天”之庄韵。黄克剑基于小说文本的客观解读,深刻地阐释了老庄思想对曹雪芹及《红楼梦》创作的影响。

821下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锋从中西绘画中“双重”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绘画的跨文化思考。彭锋指出,中国画讲究对称性:既从媒介中看出对象(状形),又从对象能够看出媒介(写意)。彭锋由绘画推之文学,探讨了绘画形象与文学思想之间的写意。

822上午,北京市海淀区文物管理所研究员、民俗文化专家闫宽带领学员实地探访曹雪芹小道。闫宽将关于曹雪芹的传说与西山遗迹结合起来,证明曹雪芹故居确实坐落于西山植物园一带。曹雪芹小道从樱桃沟水源头通到白家疃,此路需要翻越一座名为“三炷香”的山梁,最高海拔540。其之所以被附会为“曹雪芹小道”,主要是始终两端,恰好是曹雪芹晚年最后居住的两个地方:山前黄叶村,山后白家疃。闫宽特别指出,小道途中的两大景点“元宝石”即是《红楼梦》中大荒山无稽崖中顽石的原型,“石上松”即是“木石前盟”的原型。

822下午是《红楼梦》精雅生活体验。古人有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学员们在北京植物园曹雪芹故居旁的凹晶馆,以茶会友,以诗切磋。《红楼梦》中除了文本,里边的精雅生活亦可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寄托。

823上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叶朗,北京曹雪芹学会创会会长胡德平,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张书才和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启明,就学员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疑。

5天的时间里,11位不同学术领域的导师为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学员,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对曹雪芹和《红楼梦》做了精彩的解读。内容涉及曹雪芹的家世与故里、文本的赏析与考据、《红楼梦》的美学艺术等方面。结业典礼上,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讲习班收获颇丰,并会将这些沉甸甸的收获带回各自的工作岗位,融入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为《红楼梦》经典文化的传播贡献力量。

(文图/杨莹莹   审核/马启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