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皖西学院校情片《有为》重磅发布!

发布者:新闻管理员责任编辑:发布时间:2023-12-04浏览次数:12838

谁的目光闪现过105载的时光,穿越淠河满载无限希望;谁的脚步跨越大别山的脊梁,扎根月亮岛孕育桃李芬芳。百余年风云变幻,不变的是皖西学院熠熠闪耀的星光。

有为·最美

皖西学院,坐落于安徽省六安市。她,西临淠水古流,东望淠史杭新渠,历史悠久,饮誉江淮,被誉为“最美岛上大学”。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传承红色基因,服务绿色振兴”的办学特色。学校是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安徽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等。

百年老校恰是风华正茂,昂首阔步,向光而行!

有为·勇毅

知识的光亮划破夜空,燃起青年的希望,迈向“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红色征途。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毛泽东主席提出“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三农”根脉焕发新生。

世纪之交,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皖西学院应运而生,开启了皖西地区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新纪元。

跬步千里,持久必成;厚积薄发,功不唐捐。学校历经105载春秋,薪火相传,弦歌不辍。

有为·作育

斑斓岁月,不负韶华燃梦想;乘风浩荡,继往开来续新章。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建引领发展,凝炼了“一脉双创强党建  三全四促育人才”的党建工作理念。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发挥高峰学科建设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打造优势和特色学科,大力发展应用型学科,促进学科、专业良性互动,共同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

学校以“七位一体”为建设抓手系统推进,显著提升学科优势与特色;积极融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主动服务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六安市重点打造的战略支撑产业,支持相关学科与产业主动对接,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等10个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专业进入安徽省本科一批次招生,生源充足,招生形势持续向好,办学成效赢得社会普遍赞誉。 

学校先后获批国家众创空间、省级创新创业学院、省级双创实践教学中心、省级首批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20222023年连续两年学生大创项目论文成功入选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双创教育成为省内同类高校排头兵。

学校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构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学校人才培养成效荣获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认可。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连续5年平均超过92%,居于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将红色文化育人纳入办学指导思想,在全国首创思政导师制,以100余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引领,深入开展“大别山精神”研究,大力挖掘和弘扬“淠史杭精神”,把皖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日常管理、社会实践、学术研究等,形成“党委主导,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红色文化育人格局。

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70%的毕业生选择留在省内工作,将红色文化内化为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焕发创新创造活力,坚定报效祖国信念。

学校紧密对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战略和六安市绿色发展赶超战略,围绕大别山特色资源,不断凝练办学特色,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在中药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中药材生态种植、智能感知与检测、农业机械装备研发等领域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探索出一条“红色”“绿色”双色融合的产学研用高质量发展之路。

学校紧紧围绕地方绿色振兴、红色文化传承和科技创新需求,聚焦地方产业发展和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安徽省高峰学科优势,助力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围绕珍稀道地中药霍山石斛等种质资源保护,皖西羽毛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现代农业装备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一大批成果实现转移转化,近年来,资政报告和成果被批示、采纳33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成长。先后与美国等国家和地区20多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积极组织师生赴境内外参加学习交流、研修活动。

有为·有位

回望105年征程,我们披荆斩棘,勇创辉煌;立足新时代,我们砥砺前行,书写新的华章。

皖西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在巍巍大别山赓续“魂脉”,弘扬“根脉”,秉承 “厚德尚能,博学创新”校训,推进“红色”“绿色”双色发展,以奋发有为的姿态,绘就万里宏图,续写未来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