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驻村干部:纵使思忖千百度 不如亲手下地锄
【编者按】寿县安丰镇杨仙街道是皖西学院定点帮扶单位,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积极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定点帮扶寿县措施和任务分解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人才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实质性帮扶工作。选派优秀干部武建国同志赴安丰镇杨仙街道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就是一项有力的扶贫举措。
2014年10月,带着组织的厚望和对事业的热爱,武建国来到寿县安丰镇杨仙街道。作为一个从小就在城里长大,大学毕业后就留在高校担任教师的他,从未接触农村,现在却要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扎根三年,帮助杨仙街道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这多少让很多人充满了怀疑。但是,两年过去了,就是这样一个清瘦的大学老师,却让那些当初怀疑他的人刮目相看。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工作,杨仙街道落后的面貌彻底改变了,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水泥路也修到家门口了。他本人2016年被淮南市授予优秀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标兵荣誉称号;连续2年被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年度考核定为优秀;连续2年被安丰镇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密切联系群众,精准识别贫困户
武建国一到杨仙街道,就把家安在了这里,坚持吃住在村,全身心投入工作。2016年4月武建国父亲因膀胱癌在武汉住院,由于村里在进行秸秆禁烧,他没有去看望;2016年7月妻子生孩子,他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没有陪同。杨仙街道有8000多名村民,他对贫困户挨家挨户走访探望,踏遍了全村的一草一木,真正做到了精准识别贫困户。
谋实利,带动村民致富
在我校扶贫工作中,驻村工作队队长是学校与杨仙街道的纽带。驻村期间,武建国同志陪同校领导多次到贫困户家中慰问。从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陪同皖西学院二级单位领导到村开展扶贫慰问活动达到 80多次。积极联系学校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面向杨仙中学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开展了毕业班学生考前心理辅导以及素质拓展培训等一系列活动。联系皖西学院校团委向杨仙小学捐赠了包括书包、青少年教学书籍、体育用品等在内的物资1000余件。在了解到留守村民大多体弱多病这一情况下,主动联系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到村进行义诊,广大村民对此举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两年前的杨仙街道没有一条硬化路,村民出行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多方努力,先后从县扶贫办争取资金50万元建设长1.36公里、宽3.5米水泥路3条,其中金庄组至和平组水泥路0.35公里,木厂组至门东组水泥路0.48公里,南京组至郑岗组水泥路0.53公里,解决了村民们出行难的问题。
为配合学校科技扶贫工作,武建国帮助学校实施《江淮分水岭土壤营养成分检测分析及研究》、《推广稻草栽培姬菇008、菌渣养殖泥鳅技术》两个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为杨仙街道村民提供菌种与白芨种苗、技术指导。他本人在皖西学院主持两个科技扶贫项目:《食用菌虫草的规模栽培示范与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在寿县安丰镇杨仙街道的建设试点和推广》,帮助村民陈雨萱每年创造经济效益达4万元,寿县电视台予以跟踪报道。
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一直都是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中心。杨仙街道位于安丰镇政府西10公里,农村经济作物单一,经济一直发展不上来。他进村后,通过走访调研,向村两委班子、致富能手及老党员干部了解到,发展村集体经济可作为带动村民致富的一个途径。于是,他积极主动联系学校,帮助村整合皖西学院和扶贫办提供资金共计40多万元,为杨仙街道成立仙梦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建成了60KW村级光伏发电站,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
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
矛盾纠纷、信访、安全隐患排查调处工作,与扶贫工作密切相关,守住综治维稳工作的第一道防线,排查调处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安全感指数的高低。做好排查调处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近两年来,全村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70多起,全部处理到位,无一起民转刑案件发生,为村扶贫工作营造一个祥和的大环境。
武建国同志心系贫困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迅速进行工作角色的转变,真正践行了“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的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