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汗水浇灌希望,用时间等待花开。用四年的时间去陪伴一群孩子成长,看着他们从稚嫩到成熟,从手足无措到可以独当一面,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征途,闯过荆棘关隘,踏过山河湖海,这一路走来,多亏了一个人的默默付出与陪伴,他就是我们的孙老师,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生物工程2012级的辅导员。
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
泰戈尔曾在诗中写道:“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她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带着对绿叶精神的追求,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热爱,孙传伯老师已经从事辅导员工作四年了,回忆自己从2012年到2016年带的生物工程12级的学生,孙老师感悟颇深:“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不同的性格,但是相同的是,他们都是我的学生,作为辅导员我更愿意把学生当成朋友去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作为老师,去指挥他们。不下军营的将军是带不好兵的!”也许正是因为有孙老师这样愿意体察民情的“将军”的带领,生物工程2012级的同学们都在各自领域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生物工程12级的64名学生中,报考研究生人数为34人;录取比例占总人数的17.2%,占报考人数的32.4%;录取211以上的院校人数占录取人数比例的64%。
掌舵人生,勿随波逐流
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即是如此,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开始茫然,不能明确自己的目标,跟风参加各种社团最后却又放弃,或者用打工挣钱、打游戏、谈恋爱等方式消耗时间,最后浑浑噩噩的度过四年,一无所获。为了不让学生们荒废时间,孙传伯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因势利导,以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为主体,帮助学生们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鼓励他们制定目标,使他们有热情和信心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谈到:“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天赋,有的人适合做研究,有的人适合去实践,所以他们有的人去考研,有的人去考公务员,有的人去工作,不管他们去做什么,只要他们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么,我就很开心了,我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认清自己。”所谓“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每个学生的求学路上,都需要一位像孙老师这样的“人师”。用行动去帮助他们走好这段漫漫征途,不至于在自由的“雾气”里迷路。
用汗水浇灌希望,用时间等待花开
真正成大事者都是坐得住冷板凳的。在大学里,这个“冷板凳”就是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孙传伯认为大学的“课余时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严格讲除了专业学习,学校和社会提供的机会都是学生充分锻炼的平台,大学的文化专业知识学习只是一个方面;社交能力培养、创业能力培养和个人素质提升都需要“课余时间”。这个“课余时间”安排应该分阶段解决个人发展问题,按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年级树立个人阶段性目标,并逐一去实现,这样就构成了完整而且无遗憾的大学四年生活。去参加或者策划一个活动毫无疑问比躺在床上玩手机要累,可是如果没有辛苦的经验积累,又怎么能有四年后光彩夺目、自信洋溢的自己呢?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孙传伯希望大一的学生们能够利用好课余时间,用汗水浇灌希望,用时间等待花开。
读诗书万卷,游山河湖海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孙传伯除了陪伴家人,也喜欢看看书,远离尘嚣,在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孙老师最喜欢梭罗的《瓦尔登湖》,喜欢梭罗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的态度,希望同学们在繁忙的学习实践之余,不忘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老师,孙传伯尊重自然,也热爱自然,在闲暇时候,他也会背起背包,去各地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孙传伯老师不仅为学生们传道授业,更为他们点亮思想,解了学生们的人生之惑,用行动去鼓励学生们,追求自己的梦想。
(文/大学生新闻中心 黄佳乐 王婷 图/孙传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