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的少年们背着行囊离开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这里没有父母的庇护,没有熟悉的乡音,甚至没有习惯的食物,但是他们在这里遇见了他们的另一位亲人,他们的辅导员,他们的老师,他们的姐姐,他们亲爱的玲姐。于是这他乡开始变得亲切,他乡亦成故乡。
坚定教育信念,做一个引路人
有人说每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后,都站了无数位老师,那么可以说每位优秀老师心里,都住满了自己的学生,作为辅导员的邢玲玲更是如此,每当谈起她的学生时,她便好似有说不完的话,每个名字她都记得清清楚楚,脸上是满满的骄傲与幸福。她谈到以前的学生袁泉:“他的家庭情况有些特殊,也比较内向,我就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慢慢的,他的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学习工作也很刻苦努力,拿国家奖学金,成为他们班第一个入党的学生,我觉得我做的就是给了他一个引导,重要的是他自己身上有种韧劲。”当辅导员以来,邢玲玲一直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一些情况特殊的学生,为心理出现异动的学生奔波,联系学校的心理专家;为家庭困难的学生申请勤工俭学岗位;不管每天多忙,坚持抽空去医院看望住院的学生......她说,我不期望他们每个人都记住我感谢我,只盼望能做他们学习与生活上的引路人,引导他们学好,其他的都要靠他们自己了。
课堂上的严师,生活中的玲姐
谈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邢玲玲突然严肃起来,她说现在大学生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主动性,到了大学,脱离了高考的压力,同学们对学习就不那么重视了,有疑惑的问题也不去解决,一天天积累,最后就不想学了,浑浑噩噩四年,最后学业不精找不到工作。对于这个问题她坦言,自己也很困惑,没有找到根本的解决方法,只能从细节做起,有空就去班级看看上课情况,为同学们找授课老师的联系方式,鼓励同学们有疑问去问老师,叮嘱成绩好的同学们要多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同时,邢玲玲也很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带领学生们去参观科技展,鼓励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项大赛,培养动手能力。在学业方面,邢玲玲无疑是一位认真负责的严师,但是私下,她却是学生口中亲热的玲姐,她说,我的学生大都是成年人了,我不愿意用老师的身份去压他们,我更愿意去当他们的大姐姐,和他们去聊天,去了解他们。在这里,我就是他们的亲人。
肩膀虽不宽广,足以庇护学生
邢玲玲不仅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个女儿,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在谈到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上,她沉思片刻说:“我认为这两个同样重要,因为一个不爱自己的家人,又怎么去爱自己的学生呢?但当这两者发生冲突时,我会把我的家庭交给能托付的人,第一时间赶到我的学生身边。”在邢老师的心里,再坚强的学生遇到突发情况时也是慌乱无措的,是需要自己去陪伴的,她说起一个学生出了意外,接到电话时她正在炒菜,锅铲一扔就往现场赶。她说:“我知道,无论我平时怎样严厉,但那一刻他是希望能看到我的,那个时候没有亲人在身边,会很孤独,所以我就是他的亲人。”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温暖而真实
在繁忙工作之余,邢老师也有着自己的小爱好,喜欢养花种草,亲手培土浇水,看着那些可爱的绿植在阳光下欣欣向荣地成长,就想到了自己的学生们,希望他们也能健康地成长。这样的邢老师温柔而又真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邢玲玲用行动为学生们建起一座心灵的家园,古今中外赞美老师的语言那么多那么美,却都抵不过她的学生真诚的一句告白:“老师您幸苦啦,玲姐我们爱你!”(文/大学生新闻中心 黄佳乐 储丹丹 图/邢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