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一堂深入人心的红色教育课

发布者:新闻管理员责任编辑:发布时间:2019-10-29浏览次数:1369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皖西学院开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广泛有效的红色教育活动,走出了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红色文化育人的特色道路。


校内:立德树人,思政育人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96日,皖西学院2019级开学典礼中,5000多名师生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以悠扬的歌声传达出心中激荡的爱国热情。在校领导的带动下,皖西学院将红色元素融入开学典礼,给新生上好了传承红色基因的开学第一课。

为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学校广泛开展学习活动,校党委和各二级党组织紧密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 将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广大党员干部利用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和“学习强国”线上学习,推动理论学习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除了加强理论学习外,学校还开展研讨交流、专题宣讲、实践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强学习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抓好载体。学校通过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特色活动,强化理论学习的氛围和内容。在举办的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畅谈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共话新时代使命担当;师生朗诵会上,师生朗诵烈士家书、歌颂英雄人物增强爱国情感的传递;摄影图片展中,“红色印记”被设为重要板块。

不仅是“学”,皖西学院同样注重“做”,着力解决群众更急更忧更盼的紧迫问题,增强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校园网设置“书记校长信箱”,广大师生可随时就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问题进行咨询、投诉、建议,校领导等相关负责人每天关注,及时回复。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校领导通过这些信息,解决了90%以上的“关键小事”。

立德树人,思政育人。新生军训期间,红歌与迷彩辉映,给新生稚嫩的脸庞增添一抹坚毅。学生正式进入知识学习阶段,皖西学院无论是教材选用、课堂内容的设计,还是思政“第二课堂”,都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协同育人。

校外:坚守初心,勇担使命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充分利用皖西红色教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干部党员的初心使命。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分别就近组织干部党员到本地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30余次。在大别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内,党委书记熊健同志带领党员们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皖西学院传承红色基因,进而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918日,党委书记熊健到霍山调研中药产业发展,看望皖西学院选派霍山县挂职科技副县长刘东,校地双方就中药产业、石斛产业、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皖西学院位于革命老区,大量的革命旧居、旧址带来鲜活的皖西红色文化,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学校结合国家教育部门深入开展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借助大别山革命老区区位优势,传承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打造一堂鲜活的思政课,让大学生触摸到革命烈士牺牲的地方,把听到的变成见到的,把见到的变成想到的,激发大学生爱国之情。

在扶贫工作中,皖西学院践行初心使命,真情帮扶脱贫。党委书记熊健、校长刘学忠等校领导分别或者共同前往寿县安丰镇杨仙街道开展扶贫调研与慰问活动,学校还派支教组去往贫困县进行教育扶贫,利用科技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科技扶贫立项。

1011日,皖西学院艺术学院组织学生党员赴寿县吴郢小学开展音乐、舞蹈、美术和体育支教。团委党支部还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建立了爱心书屋,将2019年“情暖童心•书送未来”活动中募捐到的1000余本爱心书籍和体育用品等捐赠给了吴郢小学学生。生物学院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科技扶贫和帮扶,为寿县杨仙街道贫困户提供鸭苗280只、鸡苗250只,还直接送鸡鸭苗到贫困户家,党员教师现场讲授养殖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获得贫困户一致好评。

这些仅仅是皖西学院扶贫路上的缩影,这一个个缩影,既是一种选择也是一份坚持,更是一个传承。校长刘学忠说:“学校将进一步精准发力,一如既往地支持杨仙街道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做好结对帮扶工作,为杨仙街道的发展贡献皖西学院的力量。”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思政育人使命。”党委书记熊健说,“学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结合起来,为更好地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