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火热社会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7月17日至19日,皖西学院环境与旅游学院“红色印记,党史传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前往淮南市寿县、六安市叶集区、金安区开展实践活动,追寻党史记忆,了解先烈事迹,传承红色精神,服务乡村振兴。
学习百年党史,传承中华文化
7月17日上午,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寿县中共小甸集特支纪念馆、淮上中学补习社和革命烈士陵园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实地探寻革命先烈的奋斗轨迹,深刻领悟革命英雄浴血奋战、不畏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在小甸集特支纪念馆,通过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实物和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大家了解了我省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小甸集特别支部的成立过程,重温了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真切感受了先烈们满腔的爱国热情、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全体党员肃立,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重温了入党誓词,表达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和愿望。
7月17日下午,实践团参观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馆内丰富的文物和详实的史料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辉煌成就和宝贵文化遗产。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红色文化相结合,从中汲取养分,坚定做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仰者、传播者、实践者,不断增强爱党爱国情怀。
共话寿州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7月18日上午,实践团队一行深入寿县文化和旅游局,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会上,双方就寿县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勾勒出一幅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美好蓝图。会后,实践团成员们踏着历史的足迹,登上了雄伟壮观的寿县古城墙,每一步都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感受着古城的沧桑与辉煌。古城墙下,历史与现代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卷,让实践团成员们对寿县的文化底蕴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7月18日下午,实践团来到寿县众兴镇,与镇领导及新店村村书记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座谈会上,大家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话题畅所欲言,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行深入探讨。会后,实践团成员们实地考察了众兴镇及新店村的发展情况,从田间地头到乡村小院,每一处都散发着勃勃生机与活力。通过实地考察,实践团成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更深刻体会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重温红色故事,寻访青春榜样
7月19日上午,实践团分别前往了六安市叶集区文化中心、金安区东河口镇嵩寮岩村朱蕴山纪念馆参观学习。在红色文化展览馆中,实践团成员实地感受到了未名四杰、红色热土、老区巨变和继往开来等红色热土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变迁的光辉历史。大家在学习参观的过程中一步步重温了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追忆了峥嵘岁月,接受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心灵洗礼,进一步坚定了信仰信念。
实践团前往东河口镇嵩寮岩村朱蕴山纪念馆,去追寻爱国民主人士朱蕴山先生革命且传奇的一生。实践团在其后人朱德存及朱晓云的带领下,更加深入地了解朱蕴山先生的事迹和精神,感受到他为国家和民族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也传递了他们对自己爷爷的思念之情以及自豪感。朱蕴山纪念馆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实践交流,也激励了同学们不断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7月19日下午,实践团来到了芮家祠堂和平岗切岭,在一步一个历史印迹中感受、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在一个又一个乡村新面貌中体悟乡村振兴迸发的活力。实践团成员采访了毕业后返乡创业青年袁胜利,从他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于所任工作的热爱,对于家乡快速发展的喜悦以及对于未来继续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殷切期望。他是新时代青年学习的榜样,行远自迩,笃行不怠,尽自己所能传承红色基因,助力家乡发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环境与旅游学院“红色印记,党史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对皖西地区的革命历史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文/俞运娟 图/袁小敏 审核/项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