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道】鼓点千年 桨声不息——图书馆“耕读讲堂”第二十二期弘扬非遗精神

发布者:学术动态管理员责任编辑:发布时间:2025-05-23浏览次数:63

五月初五端午至,千舟竞渡粽香浓时。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青年学子对龙舟运动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传承,521下午,图书馆特邀皖西学院体育学院党委委员国家级龙舟裁判员刘乃宝教授,鼓点千年,桨声不息——端午龙舟运动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传承为题,开展一场兼具历史深度与时代活力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图书馆副馆长郭培主持,吸引全校200余名学生齐聚一堂,共赴这场文化盛宴。

多维视角解码非遗,龙舟精神跃然眼前

讲座伊始,刘乃宝以屈原投江、曹娥寻父等经典故事为引,将龙舟运动的千年文脉徐徐展开。他融合历史学、社会学、体育学的多维视角,系统梳理龙舟运动的起源密码:从祭祀祈福的古老仪式到竞技体育的现代转型,从民间习俗到国际赛事的跨越发展。通过丰富的案例与实战经验,刘乃宝生动解析了龙舟运动在六安地域的独特传承、国内外竞渡形式的差异创新,以及项目分类的精细化演进。他强调龙舟不仅是体魄锻炼的竞技项目,桨声中的协作精神、鼓点里的奋进意志是凝聚人心、传承文化的活态载体是中华文明同舟共济、奋楫争先的生动写照。


  

非遗融新时代共振,文化传承焕发新机

刘乃宝指出,新时代的龙舟运动既要坚守精神内核,亦需以创新之桨破浪前行。他提出规则标准化、赛事国际化、活动普及化的三维路径,呼吁青年学子以现代视角激活传统让龙舟竞渡既保留团结拼搏、勇立潮头的初心,又通过标准化推动竞技公平,通过国际化传播文化魅力,通过校园普及培育新生力量。刘乃宝在讲座现场向广大师生发出号召,热忱邀请同学们积极参与5月25日举办的龙舟体验活动,并鼓励大家选修龙舟运动课程。此举旨在以龙舟运动为载体,推动校园体育与非遗文化传承深度融合,期待通过多维议题探讨引发思想交锋,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在文化传承与体育创新中的创造力。


书香浸润文化根脉,多维平台滋养自信

讲座尾声,参考咨询部馆员曹红梅精心推荐《端午节与赛龙舟》《龙舟文化论》《中国的风俗与岁时》等馆藏龙舟运动主题书籍,鼓励青年学子以深度阅读触摸文化肌理。她表示,图书馆将持续发挥“耕读讲堂”在文化育人、非遗传承、科普创新方面的跨学科知识服务平台作用,打造立体化的文化浸润体系。未来,图书馆将以大思政育人格局为蓝图,以五育融合”方针为动力,助力青年在传统文化与创新发展的双轨上汲取前行力量。


文化薪火代代相传,精神之桨永不停息

本次讲座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鼓点千年未歇,桨声代代相传青年学子在感受龙舟运动独特魅力的同时,更深刻领悟到非遗保护的时代使命:每一桨划出的不仅是竞技的轨迹,更是对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精神的传承;每一鼓敲响的不仅是比赛的节奏,更是对中华文明生命力的守护与创新。皖西学院图书馆将持续以文化为舟,以传承为楫,在青年心中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共同滋养出新时代的精神根系。


/周俊 曹红梅 图/吴禹 施小梅 初审/郭培 审核/许绍双